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武汉将更好地指导发挥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专委会等作用,支持人工智能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武汉将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工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
过去一年,武汉以更高效的知识产权治理服务国家战略任务,以更有效的知识产权运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更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更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例如,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武汉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认定首批125家银行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色网点,落地武汉全市首单数据产品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和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320亿元、2223笔,同比增长40.6%和62.3%。
2024年,武汉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7万件,审结5.2万件,惩罚性判赔1.1亿余元;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44件,批准逮捕584人,提起公诉1702人;公安机关共侦破相关刑事案件130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14名,总涉案金额85亿余元;全市共立案查处专利、商标等行政违法案件1402件,罚没款1790余万元;立案受理专利纠纷行政案件2964件,结案2950件。
企服快车新质生产力发展,武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武汉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曹洁表示,武汉法院加强关键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去年共审结侵害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领域侵权纠纷案件5272件。
“我们进一步加大对恶意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去年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总金额1.1亿余元,同比增长132%。”
医药卫生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武汉市卫生健康委近年来不断协同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成果转化工作的模式探索和方法研究,指导医疗机构优化完善成果转化管理、不断提升工作能级。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武汉市卫生健康委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设立“海上医昇”临床研究专项,由企业出资、出题,政府制定招标指南,医疗机构揭榜挂帅,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引导企业与医疗机构加强协同创新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助力产业发展。
武汉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总队长胡斌勇表示,近年来,武汉地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主要表现为两类情况,一是“内鬼”窃取商业秘密;二是外部的“李鬼”实施侵权假冒。
武汉警方以企服快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依托“砺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防范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一年来,武汉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此类案件1300余起,捣毁窝点1800余处,保护了100余个中外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
当前武汉正处于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强功能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创新驱动力,武汉检察机关也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特别是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商业秘密的保护。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子龙表示,2024年,武汉检察机关受理侵犯商业秘密类犯罪案件29件53人,成功办理了多起商业间谍案以及全国首例人工智能领域侵犯商业秘密案等案件,涉及集成电路、人工钻石、新能源技术、特种设备、食品配方等高新技术领域。
2024年武汉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出炉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前阶段,武汉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评选产生了2024年武汉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芮文彪表示,十大案例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涉案金额较高。
如,某科技公司、陈某某等人侵犯乐高拼装积木玩具著作权罪案,被告非法经营数额高达11亿元,最终两名主犯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和八年,涉案单位被处罚金6亿元,这也是全国涉案标的最大的侵犯著作权罪案件。
二是警示作用较强。
如,徐某某诉陈某某及电商平台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有力震慑了滥用知识产权行为。
范某某制售假冒茅台“特供酒”系列案,检察机关追踪制假售假产业链并进行源头打击,有效整治了市场乱象。
三是平等保护中外企业权益。
如,武汉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侵犯劳斯莱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商业混淆系列案,有效保护外资企业在沪合法权益。
武汉海关查获出口太阳能板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有力维护了“中国制造”国际声誉。